半岛体育app-苏丹男子击剑选手实现逆袭,刷新纪录夺冠
今天,我们的主人公是
两位南苏丹任务区的苏州维和警察,
由他们为我们亲自讲述,
大半年来艰难而不可想象的前线维和工作。
这位是已经两次参与维和工作的“大张警官”——苏州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副局长张亦林。
这位是首次参与维和工作的“小张警官”——昆山市公安局城北派出所民警张岩。
大家或许对南苏丹这个万里之外的国家并不了解,我们先来简单说一说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。
南苏丹曾经历了非洲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内战,经济落后萧条。2011年7月9日,其脱离苏丹宣布独立后,又于2013年爆发战乱,丁卡和努尔两大种族之间为争夺权力和石油利益发生冲突,导致该国政治局势动荡复杂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。
在这样的形势下,联合国分别在南苏丹建立了6个难民营,并派出联合国维和警察保护难民的安全,而南苏丹也成了世界上唯一以保护平民为重任的联合国维和任务区。
简单介绍完南苏丹的情况,我们就先来听听他们的维和经历。
“大张警官”:
“很多经历都在一瞬间,所见多闻都是那么的突然”
子弹每天从头上呼啸而过
“大张警官”所在的任务区就在首都朱巴。就在前不久,这里冲突爆发,几乎每天都是在流弹中穿梭,他说,“子弹每天从头上呼啸而过”。他边说边给播放了手机中政府反抗军枪战视频,连续的枪击声,吼叫声,真的是如此可怕的场景。但从他口中说出来的时候,却是那样的淡然。
遍地难民,生命如浮萍
来南苏丹后,中国警察的任务就是保护当地难民,维护安全,“大张警官”也是如此,当看到难民骨瘦如柴,几天几夜没有喝水吃饭的情景,他会心软不已。
▲
图中这位席地而坐的老奶奶手脚无力,在高温下已经几天没有喝水了,“大张警官”给她送了一瓶水,还有一颗糖,但老人虚弱的身体连糖的包装纸都无法撕开。
▲
图中这位南苏丹的小伙离开难民营,被迫加入种族冲突。年仅17岁的他已持枪近10,据他自己说晚上时常会被噩梦惊醒。每次冲突稍微有所缓和,他都会回到难民营。可就在前些天爆发的战争,他参加去了,但再也没有回来过,可能已经……
“小张警官”:
“虽然生死一线,但也体会到了温情满满”
初来南苏丹,条件差到无法想象
刚刚到难民营的时候,那里也没有帐篷、排水管道、洗手间、水站等基础生活设施,营地里的难民席地而睡,四五平方米的空间要睡七八个人。上厕所也就是在附近空旷地带随意解决,而且在当地人的生活中,牲畜是非常重要的,许多民众直接把自家的牛、羊、狗、鸡等带进了营地,人与牲畜同处。难民营里没有排水系统,生活废水和垃圾随处倒,牲口的味道及日常生活所需的煤炭、木柴产生的气味,各种味道融合在赤道地区50℃,让他常常有种窒息的感觉。
▲
因当地环境不适应,加之供给不足、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降低,“小张警官”时常中暑发高烧,而退烧的方式只有简单的冰敷。
▲
图上的龙须面是“小张警官”的主要食物。由于供给不足,“小张警官”几乎都是靠自带的挂面、罐头支撑的。这些东西都是他从国内带去的方便面,但由于行李重量限制,他每次只能携带20公斤的东西,而这些东西要支撑四个月。
危险每天都在降临
“小张警官”回忆,1月28日凌晨2点,当时他和另一名埃塞警官在难民营内执勤,突然,听到电台中传来指令,六、七名可疑人员在难民营2号大门外徘徊,他们立刻冲了过去,在东侧隔离墙,看到一名男子正从隔离墙的洞口往里钻,此刻他们发现,6名男子已经钻了进来,见到巡逻车,那名还没钻进来的人迅速退出,里面的6人开始四处逃窜,联想到前不久朱巴难民营内,刚发生过疑犯投掷炸弹事件,让可疑人员混进难民营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,他们一边向总部求救呼叫增援,一边开始追赶那些可疑人员。难民营没有灯光,当时他借着微弱的月光,追赶一名背着大行囊的男子,追了200米左右才追上,而张岩,在男子大行囊的被褥下找到了三把砍刀和两根铁制的长矛尖刺,后来他们了解到,这户人家与另外一户人家因为粮食分配问题产生了矛盾,想着半夜躲避检查混进难民营,找另一户人家报仇去。
▲
“类似这样的事情,几乎每天都在发生,但每当听到难民营的孩子看着胸前的中国国旗,竖起大拇指,对我说:China,China,So Great!看着孩子们可爱纯真的笑脸,我无悔当初自己的选择。”“小张警官”说。
▲
这是“小张警官”陪孩子过六一儿童节。在他看来,即便如此艰难危险的环境下,这些孩子好好活着,常对他笑就是最好的回报。
向维和警察致敬
↓为维和警察点赞↓
评论列表
发表评论